【體内除濕】春季濕重易引起腸胃及皮膚病 中醫教5招健脾祛濕+按穴養生

保健美顏

發布時間: 2023/02/16 18:24

最後更新: 2023/02/19 14:54

分享:

分享:

春季濕重易引起腸胃及皮膚病,中醫教5招健脾祛濕+按穴養生。

「百病濕為首」,濕重容易令人出現嗜睡、胸悶、頭痛、痰多、多面油、無食慾、水腫、大便稀爛、睡不安寧等症狀,亦容易令皮膚痕癢、濕疹、主婦手無限輪迴復發。這個時候不應飲用滋陰、進補湯水,可用健脾祛濕5部曲按摩穴位,輕鬆除濕養生。

最新影片:

健脾祛濕5部曲

人體好多病症都是由濕邪引起,身體有濕,就算吃再多補品都是徒勞無功。想祛濕並不是單靠喝一碗祛濕湯就能了事,飲食、起居生活細節都不能忽略:

  • 少吃生冷

生冷及寒涼食物以及愛吃油膩、偏鹹及偏甜等肥甘厚味等,也會加重脾胃負擔,就會使水液代謝受影響,以致濕氣積聚。宜飲食清淡而富營養,少吃多餐,多喝室溫或暖飲料。

  • 多吃健脾食物

適量進食粗糧如米飯、番薯、薯仔、白扁豆、薏米、淮山等健脾食材,赤小豆、黃豆、黑豆都有健脾祛濕功效,可按體質適量食用。

  • 每天飲米水

用紅米、白米及薏米煮成的米水,有健脾祛濕的功效,我們建議的米水配方屬性平和,任何體質人士均適合飲用,每天一杯米水,有助強健脾胃,驅走濕氣。

  • 動起來

常躲在冷氣房坐著不動,冷氣會令身體汗液未能透發,濕氣容易積聚於體內,久坐不動亦會令體內水液流動速度減慢,宜不時起來動一動,平日做適量運動及曬太陽,亦有助身體排汗祛濕。

  • 避免「外濕」

濕重日子可以使用抽濕機減低室內濕度,淋雨、洗澡後沒有立即抹乾身體、洗頭後頭髮還未乾透便入睡等情況都會增加濕邪入體的機會,記得保持乾爽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5個祛濕養生穴位

中醫理論認為「脾主運化」,脾的主要功能為運化水濕,不但食物需要通過脾胃來運化,身體內的液體也要經由脾來代謝排濕,如果脾虛,或後天飲食不節、嗜吃生冷食物而損傷脾胃,會導致水濕滯留;水濕太多,令脾滯而無力運化,所以祛濕首重健脾。

健脾祛濕除靠飲食外,平日多按以下五個穴位都有幫助,按法為每個穴位以拇指指腹以陰力按揉約2-3分鐘,或者趁洗澡時用絲瓜瓤輕擦穴位亦可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撰文 : 梁尹倩(Cinci) 註冊中醫師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